
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干货分享 | 深入解析:论文理论框架的奥秘
时间:2024-06-28 09:45:42
北京大学汪琼老师在谈及论文写作时强调:阐述论文论点时,必须依托一个理论框架,但这并非简单地对相关理论进行一二三四的罗列。她进一步指出,理论与观点之间的核心差异在于其系统性。
01 理论框架的深度解析
理论框架与支撑理论有何异同?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见解:
A:是否将几个理论融合以阐述一个主题?
B:我认为,阐述主题并非仅仅拼凑理论,更重要的是明确你的主题究竟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以及解决过程中会运用到哪些理论和方法等。自然而然地,你就能引出所需的理论。若仅仅为了“理论基础”而机械地罗列理论,便可能显得药不对症。
C:许多学生误以为在论文或研究计划书中单独介绍某个理论便构成了理论框架,实则不然。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在于运用该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理论,即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因此,需要将理论涉及的主要方面置于你自己的研究情境下进行具体化应用,这包括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D:撰写论文需持之有据,而不同的理论其前提假设可能并不相同。写论文就是要在同一前提假设下,将多个理论相互结合,以共同说明同一问题。而这些理论所构成的框架、结构,即为理论框架。
E:不同的理论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其写法也各不相同。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纵向分析,即沿着时间的脉络,将理论的缘起、发展、成熟及展望进行归类整理;横向分析,即对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整理;从大到小,即从研究对象理论的外延到内涵,层层剖析至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一般而言,我们常用的理论框架是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的结合。而从大到小的方法则更多地应用于理论综述阶段。
F:理论框架的定义是: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说明,该理论即为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02 对理论框架的基本认识
理论框架具有系统性,这意味着这些理论与研究问题是紧密相关的。通过研究问题,将这些理论结合在一起,以支持你的研究。因此,理论框架并非理论的简单罗列。
理论框架是为研究问题服务的。因此,所选择的理论必须是根据研究问题所涉及的理论。涉及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涉及到了理论的某一部分就写那一部分。后续的研究则需要根据理论框架进行具体化分析,因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些理论基础,你的研究就难以成立。
遗漏之处,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