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年第11期文章
  •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左室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左室功能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成功实施PTCA的初次AMI患者按是否并发梗死前心绞痛(PA)分为二组:PA(+)组23例,患者在梗死前24h内至少有1次心绞痛发作;PA(-)组17例,梗死前无心绞痛史.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PTCA术前及术后2周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ES)、左......

    作者:曾国彬;张玉顺;贾国良 刊期: 2004- 11

  • 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T4和TSH含量,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T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低T3血症尤为显著,P<0.01.且多伴有......

    作者:关午;黄泽亮;刘湘群;田武生;邓先科;廖东承 刊期: 2004- 11

  • 心脏瓣膜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同期外科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常伴有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造成二尖瓣病变或室壁瘤,也需手术治疗.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同期施行瓣膜手术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但这类患者病情重,手术难度增大、手术时间长,对技术要求更高.我院2000-2003年共施行12例此类手术,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星云;李成福;朴志刚 刊期: 2004- 11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常见,尤其高发于血液高凝状态,各种原因所致肢体活动减少,下肢血流缓慢及有不同程度血管壁损伤的老年患者.多见于手术后、外伤、妊娠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凤云;陈步星;孙淑红;田一丁;赵希哲;高光敏 刊期: 2004- 11

  • 左腋下小切口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30例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左腋下小切口治疗的安全术式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左腋下胸壁小切口,结扎线从胸降主动脉后方转移,对30例成人(20~35岁)PDA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均获成功,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杂音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随访未见导管再通.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小、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瘢痕隐蔽、安全性高、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外科微创原......

    作者:马福刚;王改非;李鹏飞;母国欣;王沂娟;邵换璋;赵武斌 刊期: 2004- 11

  •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4例分析

    2000年8月-2003年10月,我科共收治114例慢性心力衰竭中、老年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在减慢心率的同时,心功能得到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彪;智艳红 刊期: 2004- 11

  •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7例

    顽同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是指心功能Ⅲ~Ⅳ级(NYHA标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并发症和诱因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1].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治疗RHF2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宣德;李桂枝 刊期: 2004- 11

  •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范围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范围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38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8例行左心包切除术,对照组20例做全心包切除术.结果术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为(114.00±11.67)mmHg,心率(HR)(99.50±8.21)次/min,脉压差(PPD)(25.63±2.97)mmHg,均>对照组的MAP(90.80±10.66)mmHg......

    作者:田宝文;张强华;周钢 刊期: 2004- 11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

    作者:魏美芳;吴翔;刘毅;俞燕;李静;王益;朱健华 刊期: 2004- 11

  • QRSV1呈rSr'型在预激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旁路定位主要依据初始向量(δ波),近年来,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1-5],但终末向量变化在预激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显性预激综合征RFCA术前、术后心电图,观察术前QRSV1呈rSr'型在预激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严衍玲;刘仁光 刊期: 200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