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的冠状动脉评分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评分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226例患者,年龄(60.5±9.6)岁,男性155例,HTWP组99例(43.8%).HTWP组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作者:马春朋;刘晓丽;王晓亮;董雪飞;张慧敏;冯建双;尹福在;聂绍平;王庆胜 刊期: 2016- 11
-
锌指转录因子1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Snail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心外科并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准备行换瓣手术的19例患者,在换瓣术中取约200mg的右心房肌肉组织,按术前心律分为窦律(SR)组9例和房颤(AF)组10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心房纤维化的程度比较使用Masson染色观察,......
作者:郭芙蓉;黎明江;李莎;夏军;刘化刚 刊期: 2016- 11
-
自体血小板分离在大血管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在大血管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择期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150例.患者ASAⅡ~Ⅲ级,年龄19~68岁,体重50~85kg.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75):A组,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血小板(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
作者:袁辉;黄维勤;袁世荧 刊期: 2016- 11
-
血清骨保护素与高血压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40名(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EH组)42例及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H+CAS组)46例为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测定血清OPG水平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
作者:苏蓉;尤丽英;曾西云;唐树荣;刘云兰;张涛;张鸿青 刊期: 2016- 11
-
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诊处理
目的探讨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发生.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528例,其中共发生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94例.根据NHLBI分型,将A、B型夹层分为轻型夹层,C、D、E、F四型及长夹层(>10ram)或真腔狭窄>50%夹层分为重型夹层.对与夹层相关的解剖因素、器械因素、胸痛发作、支架植入例数、成功例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2年全......
作者:张晓雪;郑媛婕;杜作义;刘君;靳文;黄琨;梁少兰;陈佳 刊期: 2016- 11
-
老年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及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骨桥蛋白(OPN)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莱芜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确诊的87例老年左心室DHF患者为DHF组,同期年龄及性别等基本因素相匹配的8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APN及OPN水平,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相互性.结果DHF组患者的血APN为(11.94±2.75)mg/L,OPN......
作者:郇雷;亓华新;王方明;王文明;李文成 刊期: 2016- 11
-
低盐饮食加适量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盐饮食加适量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基础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进行适量运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盐饮食干预.结果干预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和2.3%,两组对比未......
作者:吴玉萍;林小洁;张红 刊期: 2016- 11
-
比较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优势
目的定量分析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120例,后确诊AMI患者69例,非AMI患者51例为对照组,按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分为<3h、3~6h和>6h三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各组H-FABP的浓度,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比较各指标在诊断AMI早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入院......
作者:赵文辉;刘志平 刊期: 2016- 11
-
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长链非编码RNAMEG3(MEG3)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我院收治的48例AIM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及30名正常对照组人员血清MEG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血清中CK-MB及cTnⅠ浓度分别为(10.17±2.......
作者:潘洪川;刘海燕;张月超;肖大宴;谢清平 刊期: 2016- 11
-
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运动员心电图早复极的检出率及特点
目的了解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运动员早复极发生率及特点.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在校17~24岁大学生运动员1658名,以连续2个导联J点抬高(≥0.1mV)和(或)R波降支的切迹(正向,≥0.1mV)或粗钝作为早复极诊断标准.将入选的发生复极者作为试验组,非早复极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其左室高电压发生率、心室率、QTc的差异性.结果1658名大学生运动员共检出早复极556例,总发生率为33.5%......
作者:李瑜;曹晓娜;刘清华 刊期: 2016- 11
动态资讯
- 1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三尖瓣环运动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功能的研究
- 2 复合式保温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
- 3 载脂蛋白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分析
- 4 白大衣高血压与隐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比较
-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6 冠心病重度心衰伴心室分离一例报告
- 7 胺碘酮、索他洛尔与d-索他洛尔对犬心室肌细胞电生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 8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中的作用
- 9 1-磷酸鞘氨醇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10 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 12 室性逸搏心律合并心室内反复搏动致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
- 13 炎性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 14 高原环境中妊娠期母体缺氧对胎羊心肌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 15 冠心病患者瘦素含量与一氧化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1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
- 17 儿茶酚抑素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18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 19 PROSPER研究: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和总体血管性事件中的预测价值
- 20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