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年第11期文章
  • 抗凝蛋白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抗凝蛋白(P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99例观察者依据临床、冠脉造影、平板结果分为AMI、UAP及正常对照组,于各种治疗前采血检测PC,各组进行比较.结果PC与临床分型及冠脉积分有一定相关性,与病变支数没有相关性.结论抗凝蛋白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抗凝系统的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杨晓利;张晓军;左洪波 刊期: 2006- 11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612例AMI支架置入术后患者,4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4例AMI患者在介入治疗后2~13d发生原梗死部位的再次AMI,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近0.7%,3例裸金属支架,1例药物洗脱支架.3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1例支架贴壁不完全,2例补救性PCI因出血并发症未规范......

    作者:熊龙根;陆东风;刘世明;李国强;许博裳 刊期: 2006- 11

  • 冠脉病变与心率震荡现象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将46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24例,对照组22例.每例患者均做24hHolter检查,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SDNN、TO、TS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震荡斜率TS值下降、SDNN减小......

    作者:张俊;吕湛;罗勇;刘利;罗开良 刊期: 2006- 11

  • Ebstein心脏畸形42例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Ebstein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4月,42例Ebstein心脏畸形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轻型3例,仅行三尖瓣Devega成形;中间型34例行房化心室折叠及三尖瓣成形术,3例同时作双向腔-肺分流术;重型5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均同期修补.结果手术死亡1例(2.4%),41例顺利恢复(97.6%).39例得到随访,其中成形术后35例,瓣膜......

    作者:梁志强;高夏;王平凡;何发明 刊期: 2006- 11

  • 肥厚型心肌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HCM和高血压各30例的MSCT表现.30例HCM患者中,左心室壁局限性肥厚28例,其中室间隔肥厚12例;室间隔合并游离壁肥厚8例;心尖肥厚5例;游离壁肥厚3例,累及前壁、左室顶部和侧壁各1例.全心肥厚2例.结果多数HCM有不同程度的心腔变形.高血压所致室间隔肥厚,多为普遍均匀性肥厚,心腔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①MS......

    作者:肖良平;刘俊;王照谦;郑晓群;朱皓;王俊杰;李真 刊期: 2006- 11

  • 心电图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肺栓塞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0年12月至2004年11月,所有经肺螺旋CT证实为急性肺栓塞,并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住院患者.评价他们的心电图改变与肺血管成像、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胸前导联T波倒置和SⅠQⅢTⅢ与肺栓塞的严重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胸前导联T波倒置范围的左移,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可能在逐渐加重.肺血管床阻塞面积百分比......

    作者:贾宁;贾三庆;王明生;李虹伟;王雷;李辉 刊期: 2006- 11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后并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方法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根据治疗3个月时的醛固酮浓度,判断有无并发醛固酮逃逸.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醛固酮......

    作者:付红莉;房振英;赵三明 刊期: 2006- 11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瓣膜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迷宫术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结合,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热凝及无水酒精注射方式,对33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术.结果33例全部存活,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随访6~27个月,其中28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5例.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及血栓复发.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的改良迷宫术操作简单、疗......

    作者:方海宁;谭伟;吴锋耀;樊志勇;肖永棋;冯琦云;罗又桥;赖纪昌 刊期: 2006- 11

  •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各类冠心病,特别是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6月期间63例胸痛患者的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和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被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9例)的中、重度狭窄中软斑块检出与稳定型心绞痛(SA)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升......

    作者:谢培怡;许秀娟;姚宇玫;李静芝;沈盛晖;茅国群;陈瑶 刊期: 2006- 11

  • 原位心脏移植临床经验(附10例报告)

    目的总结10例原位心脏移植经验,探讨该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0例心脏移植患者均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左室射血指数(EF)值10%~29%(21.2±3.3)%,10例患者术前均有频发室性早搏.5例患者用标准法,5例为双腔静脉法.供心热缺血时间2.6~6.7(4.2±1.0)min,冷缺血时间110~175.(141.2±16.3)min.抗排斥反应采用环孢素(CSA)+骁悉(MMF)+甲基......

    作者:姬尚义;姚滨;杨建安;王小雷;叶晓青;刘志红;陈伟新;陈长春;杨晓涵;谭敏;张艳辉;张玉萍 刊期: 20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