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7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确诊冠心病57例,正常17例.同时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对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修正的Gensin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积分,并以积分的大小进行等级评分,同时对外周动脉斑块对冠脉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
作者:赵成军;贾如意;孙冬冬;张发强;王涛;虞华鹏;姜婕;薛剑峰 刊期: 2006- 02
-
超滤对肺动脉高压患儿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滤对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行心内直视室间隔修补手术,年龄1~8岁,其中15例术前无肺动脉高压为一组(C),30例术前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随机分为两组(G1,G2),每组15例,其中一组(G1)体外循环中予以超滤.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10min(T0),体外循环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术后4h(T4)的呼吸......
作者:杨立平;杜剑之;陈良万 刊期: 2006- 02
-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血脂水平及左室重构的关系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血脂水平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328例EH患者,571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酶切法检测AT1R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结果男性EH组A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239vs0.086,P=0.001),OR=3.49,95%CI(1.226~5.899);女性EH组......
作者:杨秀丽;朱宁;叶建珏 刊期: 2006- 02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手术所见,评价及明确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机制.方法通过13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结合术中所见,观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和三尖瓣反流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中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中等量的左向右分流,心室收缩期,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三尖瓣前向运动及三尖瓣呈开放状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大多......
作者:陈瑞;刘彩霞;米燕萍;李亚蕊;唐伟椿 刊期: 2006- 02
-
床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危险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2例因多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床边普通双极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根据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导管深度,判断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获成功,1例因血管迂曲畸形改在X线下重新插管亦成功起搏.无感染、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无气胸......
作者:陈海坚;魏芝宝;朱秀龙;邓红胜 刊期: 2006- 02
-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2例患者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12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同步间歇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水肿好转后拔除气管插管,改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支持通气并撤机;对照组,10例患者,以SIMV+PSV方式撤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通气、氧合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作者:于萍;张代富;牛惠燕;祁炜罡;俞莉;包丽娟 刊期: 2006- 02
-
易化PCI和常规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1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分析易化PCI和常规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AMI患者分别行易化PCI术(42例)和常规PCI术(39例),对比两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左心室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易化PCI组开通率为97.6%(41/42),常规PCI组开通率为79.5%(31/39),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为(53.8±6.7)%和(50.2±5.2)%;易化PCI组无死亡,常规PC......
作者:李易;李建美;卢竞前;杨锋;吕云;洪云飞;李玉;张荣华;吴燕 刊期: 2006- 02
-
乌司他丁对低温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乌司他丁组(U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12000IU/kg,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C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30min(T2)、停CPB1h(T3)、4h(T4)、2......
作者:邵兵;胡宁东;郭训;刘琴湘;夏旭;周海波 刊期: 2006- 02
-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目的评价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共2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法乐三联症1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8d.随访1~11个月,心功能恢复良好,无残余畸形.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技术.......
作者:尹晓清;杨绍福;魏蜀亮;赖应龙;何光杰;贾科;梁敏 刊期: 2006- 02
-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2例患者,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4例,均采用DAVID-Ⅰ式方法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结果12例患者中,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因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余11例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作者:王佳祥;张建卿;权晓强;王锋;程兆云;崔识远 刊期: 2006- 02
动态资讯
-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 2 肌钙蛋白T与N端B型尿钠肽前体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
- 3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时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 4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去甲肾上腺素激活及临床意义
- 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6 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负荷运动对它的影响
- 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
- 8 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 9 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 10 血清TpP、hs-CRP、CKMB、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
- 11 化疗药物致心肌损伤一例
- 12 慢性心衰居家康复护理的远期效果研究
- 13 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 14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 15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临床分析
- 16 血小板活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17 曲美他嗪对老年女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 19 吸入一氧化氮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 20 心脏移植的临床实践(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