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97例心力衰竭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尿酸水平;比较80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比较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88.79+23.78)μmol/L和(256.62+26.24)μ......

    作者:杨敏;陈广玲;吴贤仁;黄林喜 刊期: 2006- 04

  • 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分析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随机分成阿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检查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结果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年龄33~75(均61)岁,男性32例,女性16例.出院时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16例,依那普利组17例,治疗对照组16例.心肌梗死半年和心肌梗死后1......

    作者:范中杰;满开兰;耿铁侠;林沁;吴宁 刊期: 2006- 04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素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Ⅰ(cTnI)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7例.同时从体检中心选择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IA方法检测ACS患者血浆BNP和cTnI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

    作者:吴士礼;包宗明;史晓俊;王洪巨;张宁汝 刊期: 2006- 04

  • 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3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ET-1显著升高,NO、FMD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NO降低有显著性意义.NO、ET-1......

    作者:王钢;陶贵周;孙志丹 刊期: 2006- 04

  • 自体血预充技术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40例非急诊手术的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n=20)和经典预充组(n=20).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初预充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

    作者:郑理玲;谢纳新;廖崇先 刊期: 2006- 04

  • 动脉粥样硬化症中免疫因素作用及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形成是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过程,多种致病因素均可诱导血管壁局部炎性级联反应发生,导致临床表现的差异.同其他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一样,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反应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许增祥;杨永宗 刊期: 2006- 04

  • 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脑卒中、栓塞和心力衰竭是心房纤颤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脑中风的2~7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所致的脑中风,是无心房纤颤脑中风的17倍.普通人群心房纤颤的发病率约为0.4%,60岁以下人群心房纤颤的发病率低于1%.随着年纪的增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患病率几乎达到10%.根据Framingham......

    作者:钱卫民 刊期: 2006- 04

  • 一氧化氮与血管紧张素Ⅱ在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大隐静脉仍是使用多的移植血管.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使用的移植血管70%为大隐静脉,但术后第1年即有12%~20%的大隐静脉移植血管发生阻塞,此后每年再有约4%出现阻塞.如何抑制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成为提高CABG远期疗效的关键.......

    作者:汪洋;陈良万 刊期: 2006- 04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本质问题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作者:郝雪娜;陈士林 刊期: 2006- 04

  • 炎症相关分子表达变化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机制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Dassgraft,CABG)损伤和术后血管腔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免疫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发生表型变化及功能紊乱,表达炎症相关分子改变,促进炎症和免疫反应.血管内膜炎症和脂质沉积相互作用促进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变......

    作者:何维来 刊期: 2006-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