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房颤抗凝治疗进展
王鹏;戴海龙;光雪峰
关键词:房颤,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
摘要: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1].欧洲约有600万房颤患者[ 2 ];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发布的ARITA研究[ 3 ]显示,美国房颤的患病率为 0.95%;胡大一等[4]的研究显示,中国的房颤患病率约为0.77%,据此估计中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心房泵血功能基本丧失,可导致心排出量显著降低25%甚至更多,这对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是非房颤患者的5~7倍.Framingham研究[ 5 ]证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成为房颤治疗的重点.对于瓣膜性房颤患者均需进行抗凝治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常采用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2010年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6].具体评分如下: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2分;糖尿病1分;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栓栓塞病史2分;血管疾病1分;年龄65~74岁1分;性别为女性1分.对评分≥2的患者均需进行抗凝治疗,评分为1分者,口服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均可;无危险因素,即评分0分者不需抗凝治疗[7].出血和血栓具有很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高,但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临床净获益可能更大[8].近年来,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不断问世,房颤抗凝治疗有了重大进展,现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