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0年第02期

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临床意义

李波;纳志英;张麟;韩雪;王月;尹琳;张红珊;黄青青;和晓峰

关键词:手术期间, 危险因素,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心率
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心血管事件(PCE)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非心脏择期手术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171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①组,<65岁共54例;②组,65~75岁共72例;③组,>75岁共45例.所有患者行术前与术后连续48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Ⅱ级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及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阵发性ST段缺血性改变等作出分析、诊断;删除影响HRV及ST段分析的病例,选择113例患者的DCG分析研究HRV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的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术前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①组ⅣA级室性期前收缩、PAf及心肌缺血的发生增多(P<0.05);②组与③组中,除③组Ⅱ级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增加外,其余术后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随年龄增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增加且类别增多.术前发生心肌缺血15例(13.27%).术后发生40例(35.40%).术后发生PAf23例(13.45%),组间比较,随年龄增大PAf的发生增加(P<0.05),其发生与左房增大无明显关系.HRV比较:术前组间比较,随年龄增大HRV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HRV各参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2个24 h较第1个24 h HRV指标进一步降低(除外②组的TI)(P<0.05);术后组间比较,随年龄增长HRV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③组高龄患者降低尤为显著(P<0.05).结论 术后随患者年龄增大,复杂性及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PCE的发生增加,其自主神经功能降低更明显,HRV指标尤其是SDAA、T1等指标显著降低,迷走及交感神经张力的失衡相对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HRV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