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年第12期文章
  • 复跳前控制性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跳前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56例复杂或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实验组128例.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手术,均采用4℃ThomasⅡ号液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用4:1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压力:50mmHg,量:10ml/kg,流量:100~200ml/min,温度:35℃).......

    作者:巫国勇;钟佛添;张希;罗红鹤;孙培吾;童萃文 刊期: 2004- 12

  •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F)是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于临床持续静脉输注[1,2].无论输注时间长短,其血浆浓度惯连敏感半时值(context-sensitivehalftime)均为3~5min[1,3],因而临床麻醉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减少手术刺激,术后亦不影响苏醒时间,并且大大减少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提高了......

    作者:毛瑞芬;高秀江;周长浩;杨艳超 刊期: 2004- 12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常伴有左室肥厚(LVH)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LVH发生率约为40%,高血压病伴有LVH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无LVH者明显升高,所以,近年来LVH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已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春盛;岳淑英;卜培莉 刊期: 2004- 12

  • 降脂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结构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与血压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1],在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病的患者中,都可以发现血管功能异常.因此,血管功能异常可能是高血压病与血脂异常间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环节[2].控制血脂、血压对改善血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降脂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艳秋;王斌;戴春梅 刊期: 2004- 12

  •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是糖尿病(DM)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死亡的主原因.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非DM者,本文就DM并发AMI的病例与非DM引起的AMI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京芳 刊期: 2004- 12

  •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常有眩晕、晕厥等与神经系统相关联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有文献报道[1]可能与AF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有关.如患者出现脑卒中多考虑并发左房血栓,血栓脱落栓塞颅内血管引起.而此类患者中尚有一部分在心脏直视手术中探查左房未发现有血栓,颅脑CT检查也无明显梗死病灶.我们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仪(TCD)检查,探讨此类患者发生脑卒中......

    作者:吴强;林乌拉;陈志毅 刊期: 2004- 12

  • 多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是人类常见疾病,由于大多数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因此心肌细胞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死亡后,心肌细胞的总数下降,而梗死区坏死的心肌细胞发生各种变化:钙化或者被没有收缩能力的纤维瘢痕组织等所代替,心肌损伤引起心功能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即心脏泵功能的下降.目前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都不能使心肌细胞数量增加,这些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只......

    作者:林肖峰;余细勇;陈一岳 刊期: 2004- 12

  • 基因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修复坏死心肌

    近年来,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在坏死心肌修复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它们各自存在的缺陷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限制了它们进一步的利用和发展.于是有人提出把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这无疑将是此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

    作者:刘宏伟;盖鲁粤 刊期: 2004- 12

  • 伊贝沙坦的非降血压作用

    伊贝沙坦(Irbesartan)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较好的降血压效果和耐受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血压升高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征象,单纯降血压治疗并不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随着对高血压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对高血压病患者各系统功能紊乱的调节已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伊贝沙坦和其他ARB类药物一样,除能有效降低血压外,还可通过阻断AT1受体增加钠的......

    作者:谭红伟;黎莉 刊期: 2004- 12

  • 心房颤动的分类及特殊心电现象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临床问题.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管栓塞的危险,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非房颤患者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1].房颤使心排出量下降,长期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可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霞 刊期: 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