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年第12期文章
  •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目的对乳鼠的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方法参照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进行改进,选用混合消化酶(0.08%胰蛋白酶+0.04%~0.06%Ⅱ型胶原酶等量加入的混合液)及DF培养液进行消化和培养,减少了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差速贴壁分离纯化后,加入5-溴-α-脱氧尿嘧啶抑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结果本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95.7%,培养2~5d,视野中绝大多数为已搏动的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团......

    作者:王宁;李应东 刊期: 2007- 12

  • 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以及EPCs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日换液1次;B组细胞接种后每2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两组细胞均在7d后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

    作者:张菲斐;韩战营;杨海波;邱春光;张晓;陈庆华;李凌;黄振文 刊期: 2007- 12

  • 冠状静脉窦及其窦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冠状窦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逆行灌注等技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4例10%甲醛固定的健康成人心脏标本,标本全部动脉系统灌注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静脉系统灌注混有蓝色染料的乳胶.结果①冠状窦的中轴与上腔静脉的延长线夹角为锐角、直角和钝角,其中锐角(43°~83°)比例大,占58.3%.②冠状窦口呈椭圆形,其纵径为15.42~22.53(17.72±1.86)mm,横径为3.92~17.45(8.......

    作者:张浩;石月;魏兵兵;许晓明;石岫昆;闫青竹;董雪超 刊期: 2007- 12

  • 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心律失常保护作用的效果和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两种动物模型,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ECG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黄芪总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室性早搏、室速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8只,P=0.0317).②黄芪总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以使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两种动物模型的心律失常明显减轻......

    作者:赵明;于影;邵慧杰;刘贝贝 刊期: 2007- 12

  • 五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心肌肥厚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该病早由日本学者报道[1].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及影像学的发展,我国对该病报道日渐增多,但因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心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冠心病或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故对我院5例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丁立群;庞明杰;姜玲;范洁 刊期: 2007- 12

  • 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抢救低灌注压成功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1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激烈活动时心慌、气短10年,于2006年7月8日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2/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固定分裂.经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作者:张仁福;孙江泰;张伟;金伟;张宝芬 刊期: 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