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医学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内科、外科、介入及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误诊误治、药械警戒、临床护理、综述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3年10月创刊,刊号:ISSN1672-5301,CN11-5122/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123。10.00元/期,全年定价120元。欢迎单位和个人在当地邮局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3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2/R

邮发代号: 80-12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301
  • 国内刊号:11-512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7年第1期文章
  • 亚硝酰氢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亚硝酰氢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雄性Wistar大鼠,从中随机抽取4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剩余8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n=8).术后3d手术组大鼠存活17只,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HF组,n=8)和亚硝酰氢治疗组(HNO组,n=9).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HNO组大鼠腹腔注射亚硝酰氢供体Angeli'ssalt,HF组及Sh......

    作者:徐继尧;郭彦青;杨晋静;柴晓红;王日军;庞工力;王婧;王宁;张昊洲 刊期: 2017- 01

  • 谷氨酰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与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与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2~10月.选择清洁级SPF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谷氨酰胺组,每组16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谷氨酰胺组给予腹腔注射谷氨酰胺治疗.观察三组大鼠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谷氨酰胺组都顺利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表现为抬高的ST段逐步恢复,MAP逐步恢复,左心室颜色转红;......

    作者:潘泽意;徐燕燕;徐晓艳;罗向红 刊期: 2017- 01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类药物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疗效.方法检索Webof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的文献,纳入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相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ARB类药物治疗HCM的效......

    作者:陈应忠;王春彬 刊期: 2017- 01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7例,随机分为4组:A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B组3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依折麦布10mg/次,1次/d;C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依折麦布10mg/次,1次/d;D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

    作者:张旭霞;王春艳;刘长纲;吴英华;于波 刊期: 2017- 01

  •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心脏肿瘤的15%~25%[1,2].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为8.7%~20%,男女发病比例1.94,中位发病年龄63(9~90)岁.由于本病无特异性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瘤体的大小及肿瘤侵犯的范围有关,因此诊断较为困难.本文介绍我科治疗的一例原发性心脏淋巴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吴先球;韦武利 刊期: 2017- 01